Bwin·必赢唯一官网学术型硕士专业介绍

发布者:管理员郭发布时间:2020-09-30浏览次数:18899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涉及信息技术的广阔领域,是当前国内外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本专业2015年获硕士一级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一大批企业级研发课题。在信号处理、通信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电子系统设计、网络信息处理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主持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获得国家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多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依托Bwin·必赢唯一官网、电子与通信工程系、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为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

一、培养目标

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致力于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并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潜力,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能在通信系统理论与设计、多媒体信息智能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机器人技术、物联网与嵌入式电子系统等领域发挥优势,未来能够在包括教育、科技、工程、管理等各个行业发挥积极作用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 新一代通信与信号处理

2. 图像与视音频信息处理   

3.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4.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5. 嵌入式电子系统设计

6. 网络与信息安全

本点涉及领域覆盖面广,归纳为以上六个大方向。其中,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方向涉及各类通信信号处理、信号检测与分析、通信系统原理与架构等;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方向涉及语音与视频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理论与技术等;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方向涉及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与嵌入式系统方向涉及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与应用、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方法、仪器设计与测试方法、现代控制系统技术等。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Bwin·必赢唯一官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协同“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重要任务。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最早创建化工自动化专业(1958年),1981年获准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权,自第二届(1985年10月)起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动控制学科评议组历届成员所属单位。2003年经国家正式批准建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获准建设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2015年获准参与“化学工程与技术”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2017年获准参加Bwin·必赢唯一官网“双一流”学科建设。

1985年起本学科一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建有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1 引智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 10 个科研基地。 “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Bwin·必赢唯一官网)、“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已成为支撑我国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本学科拥有学术造诣深厚、知识面宽广、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又有一批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包括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1 人、何梁何利奖 1 人、973 首席科学家 1 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14 人以及省部级人才 60 余人次;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1个。

本学科瞄准国际学术研究前沿,面向国家、区域及行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的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优化调控-网络协同-智慧决策-安全溯源”四大特色优势方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了“智能混合建模与虚拟制造”、“智能自主控制与全流程运行优化”、“智能感知与网络系统协同控制”、“计划调度系统优化与智能决策”、“安全环境足迹监控与溯源诊断”等紧密关联、相互支撑的主要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973重大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一批重要研究任务。近年来,在工业过程控制与优化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研究成果和核心专利技术,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

多年来,本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我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基地,培养出一批自动化领域各层次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学科深厚底蕴、顶尖师资及丰富科研资源,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紧密对接国家智能制造等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优化调控”等四大特色方向及多个紧密关联研究方向,利用一流科研基地,承担重大项目。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掌握扎实专业理论与技能,具备解决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在工业过程控制与优化等领域,能从事研发、创新及管理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工业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

2.复杂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

3.生产计划调度与智能决策

4.故障检测、诊断及工况监控

5.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6.机器人与无人系统

7.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

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于1985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1990和1996年获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二级授予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一级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2023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97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大批省部级和企业级研发课题,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处理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30余项;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3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10余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依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单位,为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严谨的科研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工程技术应用方面取得有意义的成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具有良好的学术交流能力;能胜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相关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等重要工作岗

、培养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

1.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2.可信软件与系统  

3.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4.大规模并行与演化计算  

5. 智慧教育

6.软件工程  

7.大规模理论与应用

8.数据库技术

9. 工业软件